磬是一种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击奏体鸣乐器。中国古代的石质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石”音。 磬,最早用于中国古代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道教宫观的“磬”,和“乐器磬”大不相同。道教的“磬”是“钵”形的,大致有“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数种。“圆磬”有如钵状,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大者径约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径约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槌)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现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贯以铜线。 道教经典中对“磬”的作用有着详细的记载,《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云,“治舍左前台上,有悬钟磬,依时鸣之,非唯警戒人众,亦乃感动群神”。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坛场将肃,钟磬交鸣。韵奏钧天,仿佛神游於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类於玄都”。道教行仪时击磬以通报神灵、消灾解厄。香客叩拜神灵值殿,道士击磬以示通报;在道场诵经时击磬以控制科仪程序。引磬的作用是行走诵念时敲击磬边其清脆之声用以引导、控制行仪的速度,故名引磬。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玄奇阁 ( 苏ICP备15716833号-2 )
GMT+8, 2024-11-23 21:28 , Processed in 0.0505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ashulai.Co! X3.2 GUI: Dashulai.CO MWT2.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