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受到武侠小说或者史书的影响,人们对武功秘籍、手抄秘本趋之若鹜,以为得之可一步登天,纵使不能出将入相,也可号令武林。譬如说苏秦得《阴符经》,身披六国相印,纵横捭阖,张良得《太公兵法》,辅佐刘邦谋取天下。 我亦未能免俗。一日,整理师父书柜时,赫然发现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书四个大字“祝由秘本”,我不免生出几分好奇,几分贪念。草草翻了几页,转念一想,跟师父打声招呼为好。于是放回原处,待师父回来后闲聊,把话题往祝由科上引,说起有位邻居被鱼刺卡住了,有人画了道符喝下没事了,这是怎么回事?师父说,祝由科嘛。我说听着这么耳熟,对了!我今天收拾书柜,好像看到一个笔记本上,写着祝由秘本。师父眼皮都没有抬,摆了摆手:拿走拿走,抄去。我说,好嘞,谢谢师父! 我如获至宝,没日没夜的开始抄,文字性的东西勉强辨认,符咒照葫芦画瓢并不容易,生怕哪些细节搞错了,不时向师父请教。师父被我问的烦了,说你去买一本吧,都差不多。我说买什么?师父说,你不是要学祝由科,当然是买祝由科的书了。我说不是秘本吗?这也能买着?师父说,只是叫秘本,秘本就不能印刷了?我们那时候抄书是没钱买,书也不好找,没办法。现在影印本遍地都是,你去买一本不就解决问题了。 果然,影印版不仅比手抄本清晰,错字漏字亦少了许多,搞得我哭笑不得。好在手抄本多了不少笔记,庶可安慰。师父说,这也是让你长长教训,一点定力都没有。过去这些书是不公开的,现在市面上都有了,不过没有传承,也只是看个热闹,就像一个宝箱,看着光彩夺目,没有钥匙,你打不开。一方面,源于古人保守,另一方面,恐为心术不正者所用,更何况有些东西,非文字所能尽述。 由这段有趣的经历,聊聊神秘的祝由科。 祝由 祝由者,顾名思义,祝告原由。古人认为人类的疾病灾难,是由于上天对这个人所犯恶行的一种惩戒,故而祝告原由,以求上天宽恕庇佑。如何向上天祝告呢?中间有个媒介,叫做巫祝。巫祝可沟通神鬼,通过巫祝,向神灵叙说,以求疾病痊愈、灾厄消解。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有识之士的整理归纳,祝由逐渐发展成为以神力为本,以符力为引,以药力为辅的一门精神感召之医术。 祝由这个词现在特指一门医术,实则祝由不仅可以疗病,还可消灾解厄。城市里不多见,农村里面的巫婆神汉,就是由巫祝演变而来,这类人或天生异能,或后天修炼,总之有着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就是中国式的“超人”。还有的地方管这些烧香的异人叫做行好的,为什么呢?无论你是看病或解灾,他们往往不计报酬,随来者给养,亦可行善事冲抵诊金,劝人弃恶扬善。这些人一旦动了贪念,功能立刻就不灵验了。 人们大多认为祝由术治病一定要画符请神之类,其实不然,我小时候隔壁村有个老太太,怎么看病呢?先问问你最近有没有跟人生气,做过什么恶事?边聊天劝解你边用手抚摸病灶,几分钟症状便没了,临走之前,她还会一再叮嘱,以后不要再吵架生气了,否则神仙惩罚,疾病无法痊愈。后来我知道她行的就是祝由之法,抚摸病灶用的是“神仙一把抓”。这些具备神秘力量的异人,既解决了了人们身体上的病痛,又起到了教化人心的作用,不简单呀! 符章密字 祝由术常用者,符章密字。一种是五雷符章,雨字为君,鬼字为臣,各字为佐使。五雷符章,是象形体,雨就是雷的上半部分,配个鬼字。一种为祝由密字,以尚字为将,以食字为兵,以各字为先锋。祝由密字,是会意体,民以食为天,吃不了就病了,所以是尚食为主体。尚能食,就是病好了的征兆。 符章密字据称出自仓颉之手,仓颉奉命创造六书字,字成天地变色,雨为夜哭。轩辕黄帝乃知文字是是具备灵性与能量的的。故而命令仓颉在六书之外,制作符章密字,以为治病驱鬼之用。 简而言之,符章密字,即是与鬼神沟通的一种语言。不用说符章密字,我们常用的文字,同样具备能量。现在的年轻人网恋,面都没见过,就爱的死去活来,凭的是什么?字为心印,把内心这点信息传达过去了。在大街上,大伙都拿个手机,一会笑,一会哭的。文字可以调动人的意念,调动人的情绪,内可通心意,外可通鬼神。 符水治病 谈到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兴起,不得不说符水治病。所说的符水治病,叩头思过,其本质,就是行的祝由之法。 众所周知,五斗米道是道教早期派别,以符水治病吸纳信徒。病者处静室中思过,并让鬼吏为其祈祷,书病人姓名及服罪之意共三通,其一上之天,其二埋之地,其三沉之水,称为“三官手书”。 五斗米道为人治病的方式,无论是书写“三官手书”,还是设静室思过,都是在向天地神灵祝告原由,悔过迁善,其本质就是祝由术。《三国志》记载:“张鲁在汉中行五斗米道,以符水治病,致米一斗,疾苦立愈,奉者甚众。”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太平道主要的传道方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 所谓叩头思过,忏悔,亦是祝由术。《后汉书》中说张角“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 可见,五斗米道与太平道能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风起云涌,所依托的不是煽动情绪的口号,而是走了群众路线,以符水治病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得了实惠,用治病与悔过并行的方式教化人心。 史书上对于符水治病一事,用了“疾苦立愈”、“病者颇愈”两个词,不要小瞧这个评价,要知道,史书都是儒生史官修的,对于“乱离怪神”一事,往往斥之为荒诞不经,能这么记上一笔,客观上说明是有效果的。其实在那个时代,符水治病,也并非什么不寻常的事。 跳大神 有些对中医持反对态度的朋友,称中医为“跳大神”。我以为批判是可以的,但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中医是伪科学尚且可以探讨,言其“跳大神”,则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中医是依托阴阳五行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勘察病情,以医药针灸诊治疾病,“跳大神”更接近于祝由术,是两回事。更何况中医是反对跳大神的。 神医扁鹊有六不治,曰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所谓信巫不信医,就是相信跳大神的,不相信我们中医,不予治疗。 《黄帝内经》怎么说的呢: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黄帝问岐伯,为什么过去治病用祝由之法就可以,现在治病内服汤药,外用针灸砭石,疾病有的可以治好,有的治不好呢?岐伯说过去人们跟动物杂居在一起,活动来取暖,躲避在阴凉地来避暑,于内没有情志上的牵挂,于外不为功名利禄奔波,恬淡虚无,邪气不能侵犯。现在则不是这样,患得患失,不能顺从四时变化,虚邪贼风,内入五脏六腑,外伤孔窍肌肤,所以说小病必重,大病必死,祝由已经不能解决了。 几十年前的疾病,多是饥饿营养不良造成的,今人的疾病则多是饮食不节,四时不调的“富贵病”。不同的时期,人们致病的原因是不同的,跟大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这段话中岐伯认为祝由术已经不能与时俱进的治疗人们的病症了,这个观点为后来许多中医学者所引用,把祝由术斥之为巫术迷信。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要忘了,《黄帝内经》本身提倡用汤药针灸医疗手段取代祝由术,定然认为祝由术不能与时俱进,以此引导人 们学习新的医学技术。事实上,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黄帝与祝由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有载: 昔神农尝百草以治病,岐伯因病以制方,黄帝深原五行,详察五脏内因外因之感,人邪己邪之触,虑病者一时不得其药医者,又未能详乎脉理,以致病因药深。又或贫不能参苓,更虑学道者不能广宿药品以救沉疴.因仰观天文,俯究人理,告於羲农,立为此法。尚字为将,食字为兵,各字为先锋,施之百病,无秘应乎立愈。此咒治百病之所由起也。故曰祝由科。後之学者,承奉行持济世,乃体大圣好生之誓,悯众生病患之苦,不须财帛,广济博施,诚大道之梯航,仙籙之捷路云耳。 黄帝体察到百草治病虽好,病者一时间或不得其药,以至于病情加重,请羲农发明了祝由之法,施之于百病,效果颇好。 黄帝是中华大地上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符号。黄帝会看风水,有《黄帝宅经》,讲修行,有《黄帝阴符经》,懂治国,有《黄帝经》。无论是《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还是《黄帝内经》,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希望大家不要以《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来简单的否定祝由科。祝由科虽传承有限,但民间仍有许多具有真实水平的施术者,以此否定,未免轻率。 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或许有人认为我深谙此道,其实不然,我学了个皮毛便作罢了,原因大约有二:一则术业有专攻,任何一门术数,必然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否则学个半吊子,便是误人,我当下所学术业尚未精通,再旁开祝由一门,易生杂而不精之弊端;二则学以致用,大环境下,祝由治病尚未有相关资质证书,属于非法行医。况且祝由虽是神术,亦需有病人加以实践,熟方能生巧。时代不同了,已经没有这部分空间了。故而在此提醒大家,欲学此道,一是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法律风险,否则不能学以致用,是屠龙技罢了。 我讲的这些,民间的祝由先生未必说得清。不过不妨碍他们施术治病,这世间的事,会用的未必会写,会写的未必会用。好马出在腿上,英雄出在嘴上。不知为知之,知之为不知,是知也。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玄奇阁 ( 苏ICP备15716833号-2 )
GMT+8, 2025-1-9 10:25 , Processed in 0.0622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ashulai.Co! X3.2 GUI: Dashulai.CO MWT2.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