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清道的炼丹文字记载是道家第一个阶段的外丹烧炼之法的记载。而这种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大道的体现,可以分为形而上的宇宙理论和形而下的技术层面,基本分为仪式、炼丹与服食成仙三个步骤。 文/耳九 炼仙药求长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道家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存在在道教内部,道教内外所有道家修行者对于炼丹求长生的基本追求是一致的。中国道家的丹道修行可分内外两种,以宋朝为界限,宋朝前基本走的都是外丹、服食、存思服气这一条路线,宋朝之后,内丹的修行成了主流。但是事实上,如果从源头开始追述的话,中国的道家修行一直都是追求内外双修的,人从天地盗天地的生机——外丹、服食、存思服气等,又保和自己的身体修行出真我,从而达到与天地一体永恒的状态。
轩辕庙(资料图) 其实内外的双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偏废的,人与宇宙同构交流同时改变自身才会让修行更加得顺利,这种源头一直可以追述到黄帝、老子与庄子的修行以及更加久远的过去,后世的所有修行和丹经基本上都是对于这三位道家天尊先师所秉承的道家修行的源头理论的演化与加深。 内外兼修:黄帝修行之道 从目前可靠的文字记载来看,黄帝是中国道家修行极早的一批先祖之一。黄帝修行基本遵循了内外兼修的原则,也就是内炼和外丹同时进行,内炼方法来自于广成子,外丹方法则大部分传授自于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资料图)
黄帝问道与广成子,广成子授予他的修行秘诀主要是关于内炼的: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这一条内炼之路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守静。而这两个字一直从黄帝时代的修行者到老子、庄子、列子等,直到后来各种修炼的经文很多都是讲守静这两个字,这说明内炼是可以成就的。 同样黄帝从广成子问道之后,又在玉匣中发现了《九鼎九丹之经》,从玄女娘娘处得到了“九转之决”,并在荆山铸鼎,然后升天。黄帝作为中华的始祖之一也作为道家的大天尊,他修行之路是可以有很多启示的。尽管后世修行因为一些因素,以修行内丹为主,但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内外的修行都是很重要的,包括后世内丹的修行也需要从外在的先天大道中获取天地生机以补充自己。 广成子(资料图) 太清之名:曾经的上极无上 在中国早期的道家概念之中,太清这个词含义非常得多,曾经作为上极无上的最高天的代称存在。这种最高天的概念一直到陶弘景祖师系统梳理了道教的流派系统,建立了《真灵位业图》为止。 同时在“太清”代指天域之前,太清首先指的是一种状态和境界,表现了一种先天的宇宙状态和人修行的高度,这种描述在《庄子》、《淮南子》和《抱朴子》等书中都有记载: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悦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忘其五藏,损其形骸,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为而成,不治而辩,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往······
接着太清被描述成了一个天域,乃众神之所在,并且传授人间太清道,修炼丹药成功者可以进入太清境界,成为神灵。在三清的概念出现之前,太清被描述成了最高的天境,道教最高神上上太一与道君居住其中。神人传授给人间的经典主要是《太清经》(共九篇,上三篇不可教授,中三篇无足传,下三篇就是人间太清丹经的上中下三卷)、《九丹经》、《金液经》。这些经文根据记载分别由九天元道君传授与老子,九天玄女传授与黄帝。 太清后来变成了一个天域,是众神之所在(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