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學仙必成》之書,系陳攖寧先生之手撰秘本,1947年完成於上海。原來僅限門內之人傳抄,不許外傳。此文內容所講,是實際用功修煉的方法,講出了道家的不傳之秘。而且針對普通人說法,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今為度人修煉起見,首次公開。原文只加句讀,標點系筆者根據文義所加。 宇宙間為什么要生人生物?這個問題最難解答,留到后來再研究。我們現在所急須知道的,就是用如何方法,可以免除老病死之苦。 生與死,是相對的。既有生,自然有死。若要不死,先須不生。所以佛家專講無生,果真能做無生地步,自然無生。莊子《大宗師》篇“殺生者不死”亦是此意。但所謂無生不死,乃心性一方面事,肉體之衰老病死,仍舊難免,痛苦依然存在。因為有以上缺點,仙家修煉功夫,遂注重肉體長生,欲與老病死相抵抗。 雖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個方法都能達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無益,而且有損。道書雖不可不看,卻不可盡信。有些道書,是冒名偽托的,根本就無價值(偽托書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於識別)。有些道書的作者,對於此道,并未十分透徹,竟大膽的做起書來,貽誤后學。有些道書,雖有作用,做書的意思,是要給當時几個富貴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設想。有些道書,故意閃爍其辭,指鹿為馬,不教人識透其中玄妙。有些道書,疊床架屋,頭上安頭,節外生枝,畫蛇添足,分明一條坦途,偏長出許多荊棘。有些道書,執著這面,而攻擊那面;或是篤信那面,而不信這面。豈知實際上做得好,兩面俱能有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設若盡信書,反誤了大事。 不得口訣,無從下手;只憑口訣而缺少經驗,亦難以成就。口訣几句話可以說完,經驗需要隨時指點,對症用藥。口訣是死板的,經驗是活潑的。若非自己經驗丰富,不足以教人。 清靜功夫,與陰陽功夫(余所謂陰陽功夫,比較江湖先生所傳授者,大有分別),素來是立於反對地位。我認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環境之下,不便和諸位道友談陰陽功夫。因為條件不完備,實行起來徒惹麻煩,加添魔障。 即就陰陽功夫而論,亦僅能施於初下手之煉精化氣;及至中間煉氣化神,陰陽功夫已無能為力,自然走到清靜路上來了;最后之煉神還虛,更非清靜不可。所以,此后專講清靜。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事。吾人若立志與造化相抵抗,須要分開步驟,循序漸進,不宜躐等而求。這件事,是實行,不是空想。空想,可以唱高調;實行,則當由遠及近,由淺入深。 變通在世間做人的辦法,一生過程,大概分作三段:二十五歲以前,是求學時代;二十五歲以后,至五十歲,是進取時代;五十歲以后,至七十歲,是保守時代;過了七十歲,身體衰朽,待死而已。此指健康無病之人而言。若素來多病,到了六十多歲,就如日落西山,未必人人都有能活到古稀之壽。所以人生過了五十歲,即當抑制自己的野心,勿再和社會奮斗,要留一點余力,和造化小兒及閻王老子奮斗。 終身為生活奔走的人,談不到修煉二字。最低限度,也要家庭生活勉強可以維持,用不著再去勞心勞力。年齡將屆五十,已經飽嘗人生痛苦,閱盡世態炎涼,覺得做一個人實在沒有意味,此時正是學道的好機會,就應該即刻預備起來。 第一步,先將家庭事務安排妥貼,讓他們生活無憂。兒子能負擔者,就交托於兒子。兒子尚未成立者,暫時請至親好友代為照管,或令他們和叔伯家庭住在一起,然后自己方能脫身。 另外提出一筆修煉經費,估計能管五個人的生活開支已足。雖不要過於奢侈,亦不宜十分刻苦。因為中年以后的人,身體多半虧損,或須藥餌調理,僅靠普通飯菜,恐不足以養生。所謂五個人者,乃最合式的道友二人或三人,佣工二人或一人。連自己共五人。 另外尚須儲蓄一筆旅行費。因為長久住在一個地方,未免納悶(筆者注:當為煩悶。張濤按,攖寧夫子的文筆,每不拘一格,遣詞用句,都有別有會心的地方。納悶二字,很傳神。)有時需要游覽名山勝境,使身心得以調劑。設在游覽期中,尋到比較更好之處,不妨遷移到彼處修煉,或者在彼處多住几時,再回到此處亦可。所以每年的旅行費,不能算在日常生活費之內。 第二步,選擇適宜於修煉之場所。須要近山林,遠城市。有終年不斷之泉水,有四季常青之樹木。東南方形勢開展,可以多得陽光;西北部峰巒屏立,可以庶避冬季寒風。地方民俗要純良,購買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才有生氣,最好有松柏杉等類的樹木,由針狀葉中吐出特別香氣,人吸入身內大有益處。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