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药、服食和养生
医药学和养生学是中国道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又是道教仙术的重要内容。道教医药学大约分三个层次,内部核心层次是汤药及保健药品、针灸等,和现代的中医学范围相当;中间层次是气功、导引术等健身治病方法,相当于上文中的健身术;外围层次是符箓、咒语、药签及祝由、祭祀、驱鬼、盟誓等法术,这些法术在本书中略而不论,读者要了解道教中的斋醮、科仪、戒律、符箓、法术等内容可以参看专门的道教书籍。盖中国医药学源于先民治病的巫术,先民的原始宗教以为疾病是鬼神对人的谴告和惩罚,巫是鬼神和人之间交通的媒介,故巫可以用祭神驱鬼的方术疗病去疾。在中国医学史上最初巫医不分,其中祭祀神灵之法是祈求保佑之术,近世民间尚盛行不衰,如泰山碧霞元君祠每年接待的农村许愿、还愿的香客大多为求医治病而来。另一类针砭药石之术实际上源于巫的驱鬼之术,近世以符箓、神水等施术治病的道士当是这种巫术文化的遗存。养生学从广义上说几乎可以把道教的方术全包罗进去。在这里,我们采用现代医学和养生学的学科范围来界定道教方术的性质,仅从狭义的角度来论述医药、服食和养生的内容。
第一节 道教医药学
道教医药学继承了古代巫医治病的传统,它可分为医学和药学两部分。在中国医学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由巫医阶段进化为方士医学阶段,当时名医扁鹊将“信巫不信医”作为“六不治”之一,说明当时巫医已经分家,世俗的中医学已不把祝由、祭祀、符水等精神疗法当作真正的医学看待,而道教医学则仍然保留了这些内容。《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云:“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说明世俗的中医学承认移精祝由为巫医治病的主要方法,方士医家已不用,道教医学却仍保存了祝由科的传统。然而就世俗的古代方士医学而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便记有汤液、醴酒、石、挢引、案扤、毒熨、割皮解肌、湔浣肠胃、炼精易形等内外科治疗方法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等诊断方法,自夏商周三代而至秦汉,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有针灸、推拿、切割、汤药之别。王孟英《归砚录》云:“考古治疾,无分内外,刀、针、砭、刺、蒸、灸、熨、洗诸法并用,不专主于汤液一端。”
古代中医学以针砭、熨灸、食疗、导引、按摩、行气、汤药等并重,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精神病科俱全,道教医学恰恰继承了这个传统,加之以古代祝由科所传的精神疗法,都保存在道教医药学文献里。例如在《太平经》中就有“以乐却灾法”、“草木方诀”、“生物方诀”、“灸刺诀”、“神祝文诀”、“斋戒思神救死诀”、“冤流灾求奇方诀”、“知盛衰还年寿法”、“方药厌固相治诀”、“盛身却灾法”等,将人的疾病同社会环境、心理环境、道德伦理、宗教信仰、自然界日月星辰的变化联系起来考虑,体现了道教医药学的特色。我国早期药书《神农本草经》,是体现仙道思想的药学著作,其中收入药365味,以合周天365日,药分三品,上品药声称有延年登仙之效。葛洪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抱朴子内篇·杂应》)葛洪
|